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区教体局代拟了《新天地棋牌彭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为尽快实施该计划,为全区人民提供健身服务,增强全区人民体质,意见征求时间为2022年12月19日至2022年12月27日。请将修改意见通过书面或电话方式回复区教体局,联系人:江洪波,电话37688077。
附件:新天地棋牌彭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
新天地棋牌彭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12月19日
新天地棋牌彭山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全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和《新天地棋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完善齐抓共管的新工作机制,加快统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身城市活力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建成社区10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全区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93%以上,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2名,积极向省市优秀运动队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群众体育引领员3000人。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
1.完善便民健身设施圈。新建彭山区全民健身中心,改建公园山体育场,建设毛河智慧体育公园。镇(街道)建成2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场地。编制家门口运动空间规划建设导则。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要因地制宜配建标准或非标准健身场地设施。(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街道))
2.推广复合型体育设施。编制体育公园建设方案,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2个以上,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制定全区健身步道建设方案,融入省市步道体系,对接天府绿道工程,促进区域绿道互联互通。支持将旧厂房、老商业、闲置仓库等既有建筑改建为体育设施。推广空中(屋顶)和地下公共运动场地建设;支持在城区“金边银角”和郊野户外建设轻投入、易参与、场地要求不高的临时体育设施,助力不同的体育运动场景营造,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引导休闲娱乐场所、健康养老设施、旅游景区、商业中心等配套建设健身设施,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局、各镇(街道))
3.扩大体育场地开放。完成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改造,探索建立“运动彭山、码上健身”全民健身智慧服务管理系统,实现“场所一网通,出门就健身”。公共体育场馆全年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不少于330天。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完善户外健身设施维护更新机制,探索向社会力量“打包”购买服务模式。支持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场馆错时向社会开放。挖掘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潜力,探索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运营管理学校场地。(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二)实施赛事全域化覆盖行动。
4.健全赛事活动体系。以“省级赛事有成绩、市级赛事有水平、区级赛事有特色、乡村赛事有热度”为目标,以“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为抓手,建立贯通区、镇(街道)、村(社区),覆盖各年龄段的赛事活动体系。支持参加国省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策应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配合开放彭山建设,积极承办大型赛事。(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5.形成定期办赛机制。全区至少每四年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5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赛事活动。镇(街道)每年举办2次赛事活动。村(社区)每年开展1次健身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总工会、各镇(街道))
6.培育赛事活动品牌。持续打造本土特色运动、体现彭山城市精神的运动品牌。实施“体育+非遗”,开展“一街(镇)一品” “一村(社区)一品” 赛事活动培育计划,挖掘、整理、弘扬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如草龙、板凳龙、彭祖导引舞等,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各体育协会、体育企业举办全区性运动项目业余联赛。积极举办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等主题活动。组织“走遍彭山”“ 跑遍彭山”“ 游遍彭山”“ 骑遍彭山”等全域化赛事活动。到2025年,打造1个在省、市有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赛事。(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三)实施全人群健身促进行动。
7.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化体教融合,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加大在公共场所配备学龄前儿童专用运动设备力度。加强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组织校际体育联赛,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赛事体系,定期举办校、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建立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青少年训练体系,夯实青少年训练基础,不断提升青少年后备人才培训素质,构建体育竞赛体系。(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8.支持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加强老年人体育协会建设。改善老年人健身条件,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项目。每年举办形式多样的老年人体育比赛。(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道))
9.提高职工健身参与度。按职业类型制定健身指导方案。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鼓励和支持工作场所配备适当的健身场地和器材。全面推行工间健身制度,推广工间操、广播体操和简易健身动作。倡导职工每天锻炼半小时,用健身填充“碎片时间”,促进职工健康,提升工作效率,做到工作健身两不误、两促进。(责任单位:区总工会、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10.新天地棋牌乡村体育振兴。培育成立各级农民体育协会,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新天地棋牌高质量、多元化、普及广的体育健身服务。紧密结合农时农事农季、充分体现农耕农趣农味,创设和举办一批农民体育品牌赛事,积极组织参加农民工体育赛事。培育乡村振兴体育健身示范村、民俗体育特色村(社区)。(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11.保障残疾人健身权益。重视残疾人体育在超越缺陷、增强信心、促进康复、展示人类自强不屈精神等方面的综合价值。改善残疾人体育训练条件,新天地棋牌平等参与,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依托四川省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开展残疾人体育训练。支持举办自强健身周、残疾人运动会,开展残健融合体育健身康复活动。(责任单位:区残联、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12.展示妇女体育风采。开展妇女健身骨干培训,让乐享运动、崇尚健身成为广大妇女的新风尚、新追求。推广广场舞、体育舞蹈、瑜伽等妇女喜爱的群众健身项目,借助妇女节举办妇女运动会,不断提升妇女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责任单位:区妇联、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四)实施科学健身服务提质行动。
13.创新健身知识宣传形式。定期举办“运动彭山”公开课,开展科学健身“六进”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社会组织)。创作投放体育公益广告,广泛传播科学健身知识、方法,不断提升群众科学健身素养。(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融媒体中心)
14.新天地棋牌体卫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体质监测、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定期发布彭山区全民健身基础数据。开展全科医生、社区医生“运动促进健康”专项培训。新天地棋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运动健康门诊,在体检中增设国民体质测试项目,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卫生健康委)
15.壮大健身指导队伍。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招募力度,扩大队伍规模。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服务水平。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鼓励优秀运动员、体校教练、学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健身志愿服务,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五)实施社会力量培育激发行动。
16.深化体育赛事“放管服”改革。加强体育总会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体育总会管理服务体育社会组织能力。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完善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备案制度,强化对体育赛事的事中、事后监督,切实防范办赛风险。定期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承办比赛,搭建政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赛事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和改进体育行业监管,推行综合监管、全过程监管,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
17.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向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开放,加强对体育社会组织场地、经费、培训、教练、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支持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跑团、舞团、社区足球队、小区篮球队等市民身边的健身组织。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加大“体育贷”宣传推广,帮助体育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民政局)
18.丰富健身服务供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公共服务。以“活力彭山、运动彭山、健康彭山”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和赛事活动,推进健身活动生活化。引导体育社会组织提供新天地棋牌更优质的公益性健身服务,增加全民健身服务的供给总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体育旅游基地和精品线路。创新“体育+”消费场景,激发群众健身消费活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局)
(六)实施全民健身示范引领行动。
19.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建立彭山体育荣誉室,打造各项目“名人堂”。实施运动积分制度,探索发放体育消费券、运动纪念品。开展健身故事征集、本土运动明星选拔活动,发掘一批彭山体育英雄、健身达人,讲好彭山全民健身故事。邀请企业家、行业明星等参加各类健身活动。(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20.发挥竞技体育带动作用。新天地棋牌专业队训练设施、训练课向公众开放。建立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进社区制度,定期邀请体育明星参与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推广。在竞技体育赛事中搭建群众比赛平台,让爱好者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推广大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制度。(责任单位:区教体局)
21.争创全国运动健身模范区。成立彭山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启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工作,以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活力和健康水平,让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定期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联席会议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及时研究工作、推进项目、解决问题。建立实施计划目标任务分解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充分发挥村(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全民健身知识技能培训向基层第一线延伸,融入基层治理。(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二)完善支持政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全民健身专项规划充分衔接,保障体育项目用地。在确保安全和不增加建筑面积前提下,支持利用闲置用地或废旧厂房、建筑屋顶等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设施。落实体育税费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税务局、各镇(街道))
(三)加大经费投入。统筹政府性基金和一般公共预算,建立稳定增长的全民健身经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大力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综合利用财政资金、专项债券、商业贷款、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保障全民健身经费投入。(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教体局、各镇(街道))
(四)强化安全保障。加强体育场馆建筑安全和消防检查,体育场馆要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定期开展急救培训。体育部门要切实履行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监管责任,联合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大对体育经营场所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以体育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组织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综合监管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功能,引导赛事活动安全、规范、有序举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健身权益。(责任单位:区教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文广旅局、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道))
主办单位:新天地棋牌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